1. JAVA 异常分类及处理
1.1 异常分类
Throwable 是 Java 语言中所有错误或异常的超类。下一层分为 Error 和 Exception.
- 1. Error (比如ThreadDeath) 类是指 java 运行时系统的内部错误和资源耗尽错误。应用程序不会抛出该类对象。如果 出现了这样的错误,除了告知用户,剩下的就是尽力使程序安全的终止。
- 2. Exception(RuntimeException、CheckedException)又有两个分支,一个是运行时异常 CheckedException和非受检异常RuntimeException。
一 个 是RuntimeException 如 : NullPointerException 、 ClassCastException ;
一 个 是 检 查 异 常 CheckedException,如 I/O 错误导致的 IOException、SQLException;
RuntimeException 是 那些可能在 Java 虚拟机正常运行期间抛出的异常的超类。 如果出现 RuntimeException,那么一 定是程序员的错误.
检查异常 CheckedException:一般是外部错误,这种异常都发生在编译阶段,Java 编译器会强 制程序去捕获此类异常,即会出现要求你把这段可能出现异常的程序进行 try catch,该类异常一 般包括几个方面:(IO类异常)
- 1. 试图在文件尾部读取数据
- 2. 试图打开一个错误格式的 URL
- 3. 试图根据给定的字符串查找 class 对象,而这个字符串表示的类并不存在
1.2 Throw 和 throws 的区别:
位置不同
- 1. throws 用在函数上,后面跟的是异常类,可以跟多个;而 throw 用在函数内,后面跟的 是异常对象。
功能不同:
- 2. throws 用来声明异常,让调用者只知道该功能可能出现的问题,可以给出预先的处理方 式;throw 抛出具体的问题对象,执行到 throw,功能就已经结束了,跳转到调用者,并 将具体的问题对象抛给调用者。也就是说 throw 语句独立存在时,下面不要定义其他语 句,因为执行不到。
- 3. throws 表示出现异常的一种可能性,并不一定会发生这些异常;throw 则是抛出了异常, 执行 throw 则一定抛出了某种异常对象。
- 4. 两者都是消极处理异常的方式,只是抛出或者可能抛出异常,但是不会由函数去处理异 常,真正的处理异常由函数的上层调用处理。
1.3 反射
程序需要在运行时发现对象和类的真实信息。 然而,如果编译时根本无法预知该对象和类属于哪些类,程序只能依靠运行时信息来发现该对象 和类的真实信息,此时就必须使用到反射了。
- 1. Class 类:反射的核心类,可以获取类的属性,方法等信息。
- 2. Field 类:Java.lang.reflec 包中的类,表示类的成员变量,可以用来获取和设置类之中的属性 值。
- 3. Method 类: Java.lang.reflec 包中的类,表示类的方法,它可以用来获取类中的方法信息或 者执行方法。
- 4. Constructor 类: Java.lang.reflec 包中的类,表示类的构造方法。
1.3.1 反射使用步骤(获取 Class 对象、调用对象方法)
- 1. 获取想要操作的类的 Class 对象,他是反射的核心,通过 Class 对象我们可以任意调用类的方 法。
- 2. 调用 Class 类中的方法,既就是反射的使用阶段。
- 3. 使用反射 API 来操作这些信息。
1.3.2 获取 Class 对象的 3 种方法
- 1 调用某个对象的 getClass()方法 : Person p=new Person();Class clazz=p.getClass();
- 2 调用某个类的 class 属性来获取该类对应的 Class 对象:Class clazz=Person.class;
- 3 使用 Class 类中的 forName()静态方法(最安全/性能最好):Class clazz=Class.forName("类的全路径"); (最常用)
当我们获得了想要操作的类的 Class 对象后,可以通过 Class 类中的方法获取并查看该类中的方法 和属性。
1.3.3 创建对象的两种方法(面试细节 枚举类型可以newInstance()? no)
- 1 Class 对象的 newInstance():使用 Class 对象的 newInstance()方法来创建该 Class 对象对应类的实例,要求该 Class 对象对应的类有默认的空构造器。调用 Constructor 对象的 newInstance();Person p=(Person) clazz.newInstance();
- 2 先使用 Class 对象获取指定的 Constructor 对象,再调用 Constructor 对象的 newInstance();获取构造方法并创建对象;Constructor c=clazz.getDeclaredConstructor(String.class,String.class,int.class);Person p1=(Person) c.newInstance("李四","男",20);
1.4 JAVA 注解
- 1.4.1是什么?Annotation(注解)是 Java 提供的一种对元程序中元素关联信息和元数据(metadata)的途径 和方法。Annatation(注解)是一个接口,程序可以通过反射来获取指定程序中元素的 Annotation 对象,然后通过该 Annotation 对象来获取注解中的元数据信息。
- 1.4.2 4 种标准元注解
@Target 修饰的对象范围:Annotation可被用于 packages、types(类、 接口、枚举、Annotation 类型)、类型成员(方法、构造方法、成员变量、枚举值)、方法参数 和本地变量(如循环变量、catch 参数)
@Retention (保留)定义 被保留的时间长短 :SOURCE:在源文件中有效(即源文件保留) • CLASS:在 class 文件中有效(即 class 保留) RUNTIME:在运行时有效(即运行时保留)
@Documented 描述-javadoc
@Inherited 阐述了某个被标注的类型是被继承的;
1.4.3 如何使用?
- 通过反射获取;Java SE5 扩展了反射机制的 API,以帮助程序员快速 的构造自定义注解处理器;
1.5 JAVA 内部类
内部类分为 静态内部类,成员内部类,局部内部类,匿名内部类四种。
public class Out {
private static int a;
private int b;
public static class Inner { // static 静态内部类
public void print() {
System.out.println(a);
}
}
}
// 静态内部类可以访问外部类所有的静态变量和方法,即使是 private 的也一样。
// 静态内部类和一般类一致,可以定义静态变量、方法,构造方法等。
// 其它类使用静态内部类需要使用“外部类.静态内部类”方式,如下所示:Out.Inner inner = new Out.Inner();inner.print();
// Java集合类HashMap内部就有一个静态内部类Entry。Entry是HashMap存放元素的抽象,
// HashMap 内部维护 Entry 数组用了存放元素,但是 Entry 对使用者是透明的。
// 像这种和外部 类关系密切的,且不依赖外部类实例的,都可以使用静态内部类。
public class Out {
private static int a;
private int b;
public class Inner { // 成员内部类
public void print() {
System.out.println(a);
System.out.println(b);
}
}
}
// 成员内部类不能定义静态方法和变量(final 修饰的 除外)。
// 这是因为成员内部类是非静态的, 类初始化的时候先初始化静态成员,
// 如果允许成员内 部类定义静态变量,那么成员内部类的静态变量初始化顺序是有歧义的。
// 局部内部类(定义在方法中的类)
public class Out {
private static int a;
private int b;
public void test(final int c) { // 如果一个类只在某个方法中使用,则可以考虑使用局部类。
final int d = 1;
class Inner {
public void print() {
System.out.println(c);
}
}
}
}
// 匿名内部类(要继承一个父类或者实现一个接口、直接使用 new 来生成一个对象的引用)
// 匿名内部类我们必须要继承一个父类或者实现一个接口
// 同时它也是没有 class 关键字,这是因为匿名内部类是直接使用 new 来生成一个对象的引用。 Runnable 接口;
1.6 JAVA 泛型
- 泛型提供了编译时类型安全检测机制,该机制允许程序员在编译时检测到非法的类型。泛型的本质是参数化类型,也就是说所操作的数据类型被指定为一个参数。 比如我们要写一个排序方法, 能够对整型数组、字符串数组甚至其他任何类型的数组进行排序,我们就可以使用 Java 泛型。
1.6.1 泛型方法(<E>)
public static < E > void printArray( E[] inputArray ) { // 参数化类型
for ( E element : inputArray ){
System.out.printf( "%s ", element );
}
}
// <? extends T>表示该通配符所代表的类型是 T 类型的子类
// <? super T>表示该通配符所代表的类型是 T 类型的父类。
1.6.2 泛型类<T>
除了在类名后面添加了类型参数声明部分。和泛型方法一样,泛型类的类型参数声明部分也包含一个或多个类型参数,参数间用逗号隔开
一个泛型参数, 也被称为一个类型变量,是用于指定一个泛型类型名称的标识符。因为他们接受一个或多个参数, 这些类被称为参数化的类或参数化的类型.
public class Box<T> { //<T> 接受一个或多个参数, 这些类被称为参数化的类或参数化的类型
private T t;
public void add(T t) {
this.t = t;
}
public T get() {
return t;
}
}
1.6.3 类型通配符?
类型通配符一般是使用?代替具体的类型参数。
- 例如List<?> 在 逻 辑 上 是 List<String>,List<Integer> 等所有 List<具体类型实参>的父类。
1.6.4 类型擦除
- Java 中的泛型基本上都是在编译器这个层次来实现的。在生成的 Java 字节代码中是不包含泛 型中的类型信息的。使用泛型的时候加上的类型参数,会被编译器在编译的时候去掉。这个 过程就称为类型擦除。如在代码中定义的 List<Object>和 List<String>等类型,在编译之后 都会变成 List。JVM 看到的只是 List,而由泛型附加的类型信息对 JVM 来说是不可见的。
- 类型擦除的基本过程也比较简单,首先是找到用来替换类型参数的具体类。这个具体类一般 是 Object。如果指定了类型参数的上界的话,则使用这个上界。把代码中的类型参数都替换成具体的类。
1.7 JAVA 序列化(创建可复用的 Java 对象)
- 在 Java 中,只要一个类实现了 java.io.Serializable 接口,那么它就可以被序列化.
- ObjectOutputStream 和 ObjectInputStream 对对象进行序列化及反序列化.
- writeObject 和 readObject 自定义序列化策略.
- 序列化并不保存静态变量
- 要想将父类对象也序列化,就需要让父类也实现 Serializable 接口。
-
序列化 ID:虚拟机是否允许反序列化,不仅取决于类路径和功能代码是否一致,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两个 类的序列化 ID 是否一致(就是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serialVersionUID)
- Transient 关键字阻止该变量被序列化到文件中;(敏感数据可以加密传输)
1.8 JAVA 复制
将一个对象的引用复制给另外一个对象,一共有三种方式;
- 1.8.1 直接赋值复制:在 Java 中,A a1 = a2,我们需要理解的是这实际上复制的是引用;
- 1.8.2 浅复制(复制引用但不复制引用的对象):创建一个新对象,然后将当前对象的非静态字段复制到该新对象,如果字段是值类型的, 那么对该字段执行复制;如果该字段是引用类型的话,则复制引用但不复制引用的对象。 因此,原始对象及其副本引用同一个对象。
- 1.8.3 深复制(复制对象和其应用对象)深拷贝不仅复制对象本身,而且复制对象包含的引用指向的所有对象。序列化(深 clone 一中实现);在 Java 语言里深复制一个对象,常常可以先使对象实现 Serializable 接口,然后把对 象(实际上只是对象的一个拷贝)写到一个流里,再从流里读出来,便可以重建对象。